学科简介

教育部重点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11-26浏览次数:1944

研究中心网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其前身系成立于1988年的中南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2000年改为现名。2004年11月26日,中心跻身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行列,由此步入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由中心研究人员承担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5月13日,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决定依托本中心,成立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为国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研究和咨询服务。2007年,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依托本中心成立。同年,知识产权所隶属的民商法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9月,中心“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年,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著名知识产权学者吴汉东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聘有110余名分别来自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兼职研究人员。中心设立了由13名成员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机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春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汉东教授担任副主任。  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司法部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70余项,出版专著4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编著“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法学教材、研究生教材、现代法学教材、非法学类高等教育通识教材及全国自学考试、全国领导干部培训和中央党校培训教材、保护知识产权培训教材共计30余部。研究成果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首届中国法学成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奖一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40余次。此外,中心还参与了我国“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或咨询论证工作,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心重点从事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实务、知识产权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与此相对应地设立了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室、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室、WTO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室、知识产权贸易与管理研究室、德国与欧盟知识产权研究所等五个研究室(所)。为了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我中心开辟了四个窗口,即图书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学术刊物和国家精品课程。  中心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酿造和谐的学术氛围,打造优秀的学术精品,已锻造精锐的学术团队、凝炼明确的学术方向、创建开放的学术平台。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新型科研组织。中心跻身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将继续高扬理想旗帜,不断开拓进取,争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咨询服务和体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的成绩。中心研究重点  中心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术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统筹考虑整体发展与凸显特色,统筹考虑理论上的自洽性和学科上的融通型,统筹考虑制度的整体发展和各类权利的自有逻辑,形成以下研究重点:
   1)以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和商标制度为主干,以其他知识产权制度相配套,展开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研究,创建一个新的无形财产权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
   2)以知识产权的相关领域为新的研究对象,从方法论上向多学科渗透,探讨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社会、科技、人权、环境等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
  3)以21世纪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体化、国际化为背景,全面展开知识产权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国内区域比较研究,为发展国内、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提供理论导向。
  4)以社会发展为视角,在现代科学技术、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中展开知识产权的动态研究,确立知识产权的实践性目标。
  5)以高新技术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全球高技术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新技术革命下的基因专利等问题。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咨询与学术交流    
  本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咨询与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科学研究
  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司法部重点项目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多项,出版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等学术著作4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首届中国法学成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奖一等奖等奖励40余项。2、人才培养
  中心(学院)注重培养懂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创新高质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法律硕士 、管理学硕士以及法学博士、博士后培养模式。迄今为止,中心已招收19届硕士研究生和9届博士研究生。  2004年,知识产权学院成立,并开始吸收境外留学生驻所学习、研究;2006年,单独招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和知识产权法学博士;2006年,中心经司法部批准成为全国五个单独招收知识产权法律硕士的机构之一;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设立知识产权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中心设立湖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2008年,知识产权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研究生创新项目知识产权研究生暑期学校。 3、社会咨询
  中心一贯注重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层面的转化,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重大决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2006年5月26日,中心专职研究员、主任吴汉东教授作为主讲人之一,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中心参与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或咨询论证工作,向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等国家机关提交咨询报告。2005年,中心专职研究员吴汉东教授、曹新明教授和朱雪忠教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中心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07年,武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依托本中心成立,成为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新平台。2008年1月,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和新方式。2010年,两大国家级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依托中心成立,中心在政策应用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品牌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

    中心先后向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教育部、司法部、商务部等省部级机构提交咨询报告60余份,提供咨询服务100多次。
4、学术交流

1)海外学术交流
  中心秉承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韩国、日本、印度、泰国等国的学术机构、大学及实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中心专职研究员在迎进来的同时,还积极地走出去,多次出访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100多次。2)举办学术会议  自2004年以来,中心每年至少推出一期知识产权论坛,目前已经举办九次。分别是:

  2004年5月24日至25日,“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

  2005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国际研讨会。

  2005年6月18日至19日,“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国际研讨会。

  2006年5月13日至14日,“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2007年4月21日至2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  2008年4月19日至20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5月9日至10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策略与绩效评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4月17日至18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战略推进”国际研讨会。  2011年4月23日至24日,“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知识产权战略”国际研讨会。  此外,中心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国内高校讲学、访问,组织和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向学术界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发展目标
  1)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居于全国一流地位,在知识产权领域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中心,使之成为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基地。  
  2)通过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不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成为中国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人才库的作用。
  3)努力建设本中心设备先进的图书资料库,建成全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信息交流中心,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论坛》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www.iprcn.com)等专业性期刊和网站的运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研究的学术和信息交流。
  4)参与国家立法和司法咨询,积极承担实际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使本中心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研究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5)继续加强本中心与国内外知识产权学术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开阔研究视野,保证研究课题与研究内容的时代性,努力站在本学科的前沿。
  昨日的成绩都已沉淀为今日的欣慰,今日的奋斗也必将再铸明日的辉煌。在建设名副其实的重点研究基地的历程中,不是去看头上的光环有多少,而是要看到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整合学术优势,争创更大的业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