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徐敦楷书记在“评建创优工作暨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5-11浏览次数:119

  

徐敦楷书记在“评建创优工作暨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6-5-10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表彰先进,二是评建创优。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表彰一批教学、管理、服务岗位上一批优秀标兵,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立德树人、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推动学校的评建创优工作。同时,要以此为基础,积极塑造和弘扬新时期的中南大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刚才,刘可风副书记宣读了表彰决定,两位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做了很好的发言,吴校长、陈校长分别就如何开展下一阶段的评建创优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请同志们认真领会,加强学习,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下面,我结合今天会议的主题,谈三点要求:

一、发挥榜样力量,打好评建创优攻坚战 

周济部长曾强调指出:劳模精神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在高等教育领域,集中体现在各位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新时期劳模精神就是“立德树人、敬业奉献、追求卓越”。正是在这一精神品质和信念的驱使下,他们才在平凡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当前,我校的评建创优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刻,为打赢这场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攻坚战,全校上下都要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立德树人”。 “百年树人,质量为本”,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神圣职责,而为了出色履行这种职责,就必须把这种质量意识升华为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并融入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具体到评估工作而言,就是要把质量意识的强化作为当前校风和师风建设的重点,不仅要针对评建创优一线的工作人员,而且要努力使全校上下,从校长到普通职工,从教员到炊事员都来重视质量,确保评建创优工程每一个环节和细微之处的工作质量。

(二)“敬业奉献”。对事业的忠诚源于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主要表现为识大体、顾大局,在工作中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出色履行岗位职责,是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具体到我校来说,评估工作就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全校上下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为评估献计出力,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评估、支持评估、推动评估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追求卓越”。“办特色、创一流”是我校在半个多世纪发展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它体现在优秀中南大人身上的不仅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而且是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我校的评估要顺利实现优秀的既定目标,乃至在今后五年一轮的评估中都保持一流的标准,关键就是要发扬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要争取评估各项指标的全面达优,而且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自评体系,把社会评价同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自加压力求发展,办好特色创一流,力争早日实现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人文社科大学的目标。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型,评估越来越成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按照前不久召开的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会议精神,定期评估制度今后将会长期坚持下去,至少二十年不变。

二、推进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评估文化

 

评估工作开展十几年来,二十字方针已经深入人心,高校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不少高校还以此为契机初步建立起了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高校来说,仅仅有好的观念和制度还不够,只有加强评估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价值共识和行为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在这一问题上,关键是要把握以下二点:

(一)避免“运动式”,追求“自然态”

 在评估工作的实践中,一些高校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在迎评压力之下做出的一种“被动式改革”,时间不是很长,运行效果也不够稳定。还有些高校通过短时期的、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希望在正式迎评式能够使教学效果处在良好的“峰值”状态,这种“运动式”是我校在评建创优工作中要竭力避免的。在这一问题上,关键是要实施“两手抓”。即:一手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另一手抓思想文化建设,使质量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以平常心,自然态对待评估,从追求教学效果的“峰值”向追求“均值”过渡,使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种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自然态”,真正构建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应强调指出的是,评估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包括相关教学制度的完善,而且包括人事分配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后勤改革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

(二)加强管理创新,形成文化共识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升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而相对于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粗放型、简单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来说,以评促建、促管、促改实际上就是一次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是管理创新,是高校由旧的管理模式向科学化、人本化的现代管理模式过渡的一次重大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校的评估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培育上。具体而言,就是要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步伐,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进行动态优化和适时调整。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度契合,逐步使之升华为坚定的信念,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发展性的价值与文化共识,真正构建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三、弘扬大学精神,再创中南大的新辉煌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魂,校训是大学之遵,是对大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精神境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总结和概括,是大学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价值信念。纵观世界上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一流大学,都有着特色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大学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将“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确定为校训后,我校还必须进一步凝炼出体现在一代代优秀中南大人身上的大学精神,努力将其发扬光大,在实现创建一流人文社科大学的目标中发挥出更强有力的价值导向作用。

在我看来,在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南大精神可以概括为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这十六个字。

(一)砥砺德行。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养成人格之事业”(蔡元培语),而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为人师者首先要做社会的道德楷模,这就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以德化人,心悦而臣服”。纵观我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从第一任校长范文澜到后来的一代代优秀名师,再到今天在座的各位优秀教师与先进工作者,无不是人品与学品皆高的道德楷模。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每一个中南大人都要十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避免做人与做事上的功利化、庸俗化、浮躁化倾向,时时砥砺德行,处处为人师表,从整体上推动我校师德校风的进一步好转。

(二)守望正义。作为一所以经法管为主干的人文社科类高校,我校在创校办学初期就形成了“服务经济与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毕业生的流向也绝大部分分布在财经和政法领域。这一特点决定了我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平正义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把科学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成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真理,关注社会民生,争做“博文明理”之才,常怀“厚德济世”之心,真正做社会正义的守望者。

(三)崇尚创新。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动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一种追求思想自由、学术创新的创造精神,以及勇于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改革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风貌,一所大学才能在求新、求变、求发展中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积极发扬老一辈中南大人的崇尚创新精神,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以学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是先秦思想家对“大学之道”的一种解读,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在我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正是得益于这种止于至善的精神,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才能在一代代优秀中南大人的努力下,顺利跻身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之列,处在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这种不甘现状、积极进取、争创一流、追求完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彻底革除思想中的小富即安意识、因循守旧意识,把个人道德人格的臻于完善、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与学校创一流的目标紧密切合起来,为中南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评建创优的关键之年,让我们以各位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以新时期的中南大精神为指引,打好评建创优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评估文化,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再创中南大的新辉煌!

今天的会议是校党委、行政机关东迁至南湖校区后的第一次全校性大会,在谈了如何学习先进,推进我校评建创优工作后,我还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凝炼和弘扬中南大精神。